爱探索
导航
当前位置:首页 > 历史趣闻 > 综合 > 正文

我国古代立春迎春礼仪的初始形态(2)

  其三,地方志。地方志记载一方之事和一方之物,是研究地方政治、经济和文化的最重要的资料,也是研究清代和民国时期立春文化的主要史料。地方志关于立春礼俗和习俗的记载有两个突出的价值:第一,充分反映了地方上迎春礼仪的实际情况,可以据此研究朝廷的礼制规定与实际执行的异同;第二,反映了立春民间习俗的地域性差异。但是一些地方志关于立春的记载也存在着两个缺陷:其一,一些地方志的有关记载太简略,不能反映当地立春文化的实际;其二,不少记载缺乏明确的时代标志,有的记述甚至完全抄袭前代方志却不作任何说明,容易造成混乱。而在80年代以后出版的新编地方志中,绝大多数对于立春的节俗只字未提。这种情况当然是由于立春节俗的日趋消亡所造成的,但是实际上,某些立春习俗在民间至今依然存在,而新方志未作记载,这的确十分遗憾。
 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资料来源之外,还使用了杂著、文学作品和档案资料。杂著如宋代周焊的<清波杂志>,明代沈榜的<宛署杂记>等,文学作品主要是唐宋时期的诗歌和文人赋。档案资料主要使用的是民国时期四川I省有关农民节的档案资料。
  有关立春迎春礼仪和习俗的研究屈指可数。在西方学者中,巴德(Bodde)在<古代中国的节日>中对于东汉时期的迎春和出土牛的礼仪作了详细的论述,考察了这些礼仪与当时阴阳五行观念的关系,并对于土牛出现的原因作了分析。尽管此书不是关于立春文化的专著,但是在西文著作中也是对这个题目着墨最多的了。国内学者对立春文化的某个方面作了一些具体的研究,例如李松龄对于清代宫廷春牛芒神图的介绍,朱启新对于四川迎春年画的评述。尽管这些论文只是侧重探讨立春文化的某些方面,而不是进行整体考察,但是仍然十分难能可贵。

我国古代立春礼仪

上一页(2/2)下一篇

奇闻异事

人物推荐

搞笑图片
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