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探索
导航
当前位置:首页 > 考古发现 > 其它 > 正文

永乐大典正本去哪儿了 揭其下落之谜

《永乐大典》原名《文献大成》,集中记载了大量我国历史上文艺、史地、哲学、宗教和应用科学等著作,是我国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瑰宝。在编纂完成后,《永乐大典》重新编录成为永乐正本并藏于南京文渊阁,但是在后来的历史中,永乐正本最终遗失,以致于其下落最终成迷。

在上一个世纪末,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栾贵明公布了他30年的研究成果:《永乐大典》正本极可能仍存于世,存于北京十三陵中保存最好的永陵中。《永乐大典》正本失踪之谜又引起了世人极度的关注。

 

《永乐大典》编纂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,这部大型百科全书保存了大量的我国14世纪以前的文艺、史地、哲学、宗教和应用科学等方面的丰富资料,远比西方的百科全书早三百余年,《永乐大典》既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,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。然而《永乐大典》的命运多蹇,历尽磨难和摧残。

由于《永乐大典》卷数浩繁,清钞完毕后,无法刊刻,当时只是重录过一部,不过缮写精妙,这便是人们常说的“永乐钞本”或“正本”,藏于明朝北京的文楼。明英宗正统十四年(1449),藏于南京文渊阁的《永乐大典》原稿本煨烬不存。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(1557),皇宫失火,深爱《永乐大典》的明世宗一夜连下三四道御旨,《永乐大典》在劫一逃。

为免不测之虞,明世宗决定重录,重录工作进行了六年,至明穆宗隆庆元年才完成。重录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,重录本与永乐正本的格式装帧一致。重录本便是人们常说的“嘉靖钞本”或“副本”,藏于嘉靖十三年(1534)建造的皇史宬,雍正时改贮在翰林院。于是,《永乐大典》有了两个钞本。

在明清之际,由于管理不善,《永乐大典》副本亡佚二千余卷,清代乾隆年间开四库全书馆时加强了管理,失书明显减少。一俟《四库全书》修成,《永乐大典》似为多余之物,乏于严格的管理制度,迨至光绪二十年(1894)翁同稣入翰林院检查,发现只存书八百册了!历经清咸丰十年(1860)的第二次鸦片战争、光绪二十六年(1900)八国联军的劫毁,《永乐大典》几乎丧失殆尽。这些屡遭灾难的属《永乐大典》副本,而《永乐大典》的正本又何去何从呢?

《永乐大典》全书22877卷,凡例、目录60卷,分装10095册,约三亿七千多万字。这部上万卷的巨著,在重录之后,下落很是不明,确实让后人感到蹊跷。有关《永乐大典》正本的下落,历来就有三类说法。

第一类是被随葬说:1957年,在劳动改造思想的时候就关注《永乐大典》正本失踪之谜的钱钟书就为栾贵明提出《永乐大典》正本失踪之谜的研究课题,栾贵明一做就是30年,其研究成果披露于世的就是被随葬说。就在1986年,中华书局编审张忱石著《永乐大典史话》中也表示这一说法。

在明成祖时,编纂好《永乐大典》,之后,明代的帝王中只有孝宗和世宗这两位很喜欢读书的皇帝常常阅读《永乐大典》。如孝宗曾把《永乐大典》中的医药秘方抄赐给太医院,世宗则更是喜爱《永乐大典》,在他的案头上常备着几册《永乐大典》,他按韵索览。而在明代,有这样的习俗,就是把死者生前所喜爱的书籍随葬。

那么,这部《永乐大典》正本随葬于世宗永陵的可能性就很大了。现在所见到的永陵,其规模明显比明代其他的皇陵要大,是可以随葬《永乐大典》正本的。有一个值得费解的是,世宗嘉靖帝下葬后,隆庆帝不断褒奖了编撰儒臣,而关于这部巨著,公私书目和正史野史阙载,那么正本成了陪葬品的疑点很显得突出了。

据《明实录》记载,从三月二十二日嘉靖帝下葬二十余日起,隆庆帝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竟然连续褒奖《永乐大典》的编撰儒臣,四月十日嘉奖徐阶等十数名儒臣“同知经筵席”,四月十五日,又以“重录《永乐大典》成”为由,再行褒奖。而《明实录》对《永乐大典》正本藏处只字不提。

当然,随葬说只是小编的猜想。究竟《永乐大典》正本是否作为陪葬品葬于永陵地宫,这一谜底,只有等待科学探测或对永陵地宫的发掘才能揭晓。

上一篇 (1/3)..3下一页

奇闻异事

人物推荐

搞笑图片
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