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探索
导航
当前位置:首页 > 军事秘闻 > 正文

辽沈战役后怪象:四野为何军心动摇出现逃兵(8)

提前入关的决策

对于华北,毛泽东同样想得很多,但他心里又不止华北。1948年11月辽沈战役刚结束,规模更加庞大的淮海战役在他的策划指挥下,已经于11月8日开始。在决定国共命运的淮海决战关头,一时闲下来的林彪百万大军何时调用、如何调用,成为毛泽东思考的关键问题之一。

毛泽东要在淮海战役一举歼灭国民党在南方的最后一个重兵集团,但此时的淮海战场,粟裕、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和刘伯承、邓小平的第二野战军总数加起来,还略少于国民党总兵力。此时虽有林彪的百万大军可以机动调用,但大军远在东北,毛泽东没有国民党那样的海空军可以将其直接调往淮海战场。

如果此时让林彪大军南下,决心“坚守”华北的傅作义仍可能在四野兵威之下,学杜聿明来个敦刻尔克式的南撤。这几十万国民党军一旦突然运抵淮海战场,不但淮海局面危急,至少国民党将突然拥有数十万兵力拱卫长江防线。这是毛泽东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。

毛泽东的战略,是要将国民党所有精锐全部消灭在长江以北。在淮海战场,粟裕等将领已经把蒋介石最后一支精锐的机动兵团黏住了。对于华北,毛泽东首先也要把傅作义黏在那里,不使其南下。其次则要避免傅作义部因恐慌而向西撤退,力争将其滞留在平津一带,然后分割包围,集中歼灭。

上一页1..(8/16)..16下一页

奇闻异事

人物推荐

搞笑图片

回顶部